查看原文
其他

行走田野后记 | 粤东闽语-n、-ŋ的方言地理类型研究(吴芳)

吴芳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粤东闽语-n、-ŋ的方言地理类型研究

写在前面:




“6+6+4+3+3”,不可逆流的岁月,加上这本论文,阳光般的学生年代轻轻走来与我挥手告别,带着深深的依恋,带着静静的思考。最后的论文做得很苦,调查中我发过烧,中过暑,冻坏过手,晒掉过皮,走迷过路,弄丢过资料;论文撰写中我梗塞过、混乱过、重写过。然而却因为这路上碰到了许多良师益友,留下了各种感人的故事,让我满怀一份份深情的感谢。






把最敬重的感谢献给教我诲我的老师。从入学第一声tɕiatɕhiaɕia的辨音到如今数万字的论作,这里倾注了许多位老师的心血。


首先要感谢敬爱的导师伍巍。然而对先生的这份感激之情,我已无从用文字表达,贯穿在我们师生之间,有太多让我追溯的细节了。


“ 这是新年掷回给你的第一份礼物。不要泄气,我不善于说吹捧的话。


碧海蓝天



这就是我第一篇正式改自伍老师手下的小论文,不同颜色的字迹代表着各种删减增改。我是一个专业悟性比较驽钝的学生,严厉的批评、诚心的鼓励,三年的学习就是这么被伍老师拉扯着成长的,从普通的小论文到这篇学位论文,丝毫没有一点怠慢,实实在在的。先生教会了我们每一个学生“认真”二字的人格内涵,认真学习,也认真对待生活。


在现代的社会里,我想,或许很少还会有这么一位博导能够在教学之余,能与学生一起在操场上跑步、一起在饭堂里吃饭、一起在家中大“炒”大闹、一起在k厅里放喉歌唱,伍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博导,他与师母王燕菊女士就像对待儿女一样疼爱着我们每一位学生。


感动于伍老师日常生活对学生的亲和,也感动于伍老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心:


“挫折、艰苦是每个人都免不了的,只是形式不同。大胆面对挫折而不沉溺是生命力的需要,因为我们的明天还有很多内容、很多考验、很多希望。当自己做过从心的努力后,就不要再瘫下,要站起来走路,否则我们的一生就不会有新的里程碑。在上帝的阳光下,你要取什么,舍什么是要凭理智决断的,过分的勉强是脆弱与灾难的代名词。世界这么大,一块石头就能将你终生绊倒了?你要有勇气升起照耀自己的太阳,否则博士生也太让人瞧不起了!累了就回来,过年我们喝酒。”


这是在我最低沉的时候,伍老师写来的信,这位敬爱的导师是捧着自己的赤心恳切地激励着自己的学生。记得两年前的炎夏,导师跋涉数百里来到偏远的农场指导着我调查。那是一个无灯村寨,只有零星的几只萤火虫吐光作灯,导师就这么陪伴着我入村调查。宁和的夜空下,导师指着天穹中那条隐约的银河,告诉我银河中朴实的神话传说让人类的智慧生生不息;指着斗柄南指的北斗星告诉我,有北斗星的地方就有能够走的路。“坚强”与“乐观”就是这么切身地灌输到学生的心中。


认真做人,这是伍巍老师的嘱咐。对敬爱的导师深深致谢!也对陪伴我们长大,倾听我们心事,缓解我们紧张压力的师母深深致谢!



我学术上的每一步也备受我的硕导甘于恩老师的关注,论文的撰写也曾多次受到甘老师的指导。甘老师是一个脾气好到极点的先生,不发火,慢性子,喜欢笑。记得与甘老师认识的时候我还是大四的学生,由于复习考研过程中看错了书,于是通过彭小川老师的推荐在电话里认识了甘老师。那时候电脑并不普及,与素未谋面的甘老师都是以手写书信来往讨论着学习。在大学的校园里,我总是一个快乐的收信者。只可惜当时自己并不争气,第一次考研就以两分之差宣告结束。然而就在我心灰意冷地跟甘老师说抱歉的时候,甘老师却给我说了这么一句话:“希望你继续考,我研究生的大门永远向你打开的”,这句话震撼了我,也坚定了我继续考研的决心,我的方言路由此失而复得地走到今天。对甘老师也表示深深的谢意!


在暨大校园里碰到陈晓锦老师也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陈老师一直待我很随意很亲近,在学习和生活上都相当关心,总叮嘱着我要好好写论文好好学会处事。喜欢听陈老师讲述她在国外调查方言时的各种惊险奇闻,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故事精彩,而更因为这里面走过了许多不容易的路,尤其对一位女老师来说。这是一位随遇而安的老师,很能吃苦,为了完成调查任务不仅不顾身体,甚至连安全也能抛开一边,这种学术精神往往也鼓励了我们这些学生。也喜欢到陈老师家吃饭,每到大小节日陈老师也定会招呼我到家中和她的学生一道聚餐,她做得一手好菜,西式的中式的,味道非常好,常常让我们大家吃得狼吞虎咽。对这么一位疼我的老师同样深深感谢!


感谢读博期间每一位授我以知识的老师:和蔼严谨的彭小川老师,见多识广的邵敬敏老师,宽厚文雅的王彦坤老师、思维开阔的郭熙老师,四位博导让我在语言学的课堂上领略到学科的广博与深奥;还有一群投我以关怀、帮助的老师:曾昭聪老师、杨启光老师、邵宜老师、刘新中老师、范俊军老师、钟奇老师、王茂林老师、周娟老师、李凤亮老师以及亲爱的师公詹伯慧老师,此外还有两位在背后鼎力支持我方言调查工作的邱向欢老师和宋华老师。


说起这篇论文的缘起,我必须感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林伦伦老师,论文的研究对象正是林老师给的建议。与林老师第一次见面是我在汕大读本科的时候,那时候林老师也在汕大工作。我当时因不懂做学位论文急需请教,从同学口中得知学校有位林伦伦副校长是搞方言的,刚从国外回来,于是就带着论文糊里糊涂地撞进林老师家直接请求指点。数天后我就接到一篇爬满红字的文章。那是人生第一次与校长级人物打交道,非常惊讶一位校长对一名陌生本科生的论文竟如此认真。后来读了研究生,跟林老师的接触更多了,这是一位对学生十分慷慨的老师:无论学生来自哪间学校,只要是学术上需要,家中的书籍、论文材料、方言材料都可供借阅甚至赠送;知道学生调查花销大,林老师会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寻求资助,我这篇学位论文正是由此获得了一万元的资助。我并不是林老师的学生,也从未上过林老师一节课,然而从本科到博士却一直得到林老师的指导和帮忙,这份感激真不知应从何回报。


还要感激各位来自不同学校好老师:韩山师范学院的黄挺老师、陈景熙老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严修鸿老师,中山大学的庄初升老师、施其生老师,华南师范大学的邵慧君老师,汕头大学的燕世超老师、杜式敏老师,深圳大学的丘学强老师、张卫东老师、汤志祥老师,广西师范大学的关英伟老师、韶关学院的李冬香老师、湛江师范学院的陈云龙老师、湖南师范大学的鲍厚星老师、复旦大学的潘悟云老师、漳州师范大学的张嘉星老师、集美大学的陈曼君老师、《潮州文化研究》杂志社的林汉秋老师以及澳大利亚的忘年之交杨崇声老师


  每位老师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各种方式关怀激励着我,承蒙诸位老师不弃,我才能在方言的殿堂里一直前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恳请各位老师接受吴芳最敬重的谢意!


(左:揭东民居          右:饶平客家围屋)


把最快乐的感谢献给身边一大群天使般的同学朋友。生活的多姿生动,完全因为身边有着这么一群年轻的同学朋友。


第一群是来自暨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同学。这有我同班三年的七位好同学:率直聪颖的刘慧,文静勤奋的严丽明,颇具才气的马喆,温柔单纯的李香萍老师,活力四射的熊焰老师,开心搞笑的李振中老师,挚爱学术的王洁。三年同窗路,在这个被“誉为”枯燥苦涩的文字学课堂中,大家相互鼓励,带着欢乐与开怀共同走过。这是一份不容易的同学情,真诚祝愿大家在将来的学术路上一路顺风。还有我在暨大六年里认识的各位文字学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总是千里迢迢邮寄包裹零食给我的刘倩师姐,这是一位从头到尾都用心关爱我的师姐;一直默默用各种方式支持帮助我的邹珣师妹,这是一位用真诚与善良感动我的师妹;不断给我带来无限欢乐的曾蓉蓉师妹,这是一位待我如亲姐姐般的师妹;每次见面就给我塞上几颗花生的秦绿叶师妹,这是我电脑技术上的家庭小老师;在调查、写论文时总有无数共鸣的李立林师妹;在我忙乱时随手抓来“使唤”的黄燕旋、马洁琼、张雪丽、高洵、李智五位小师妹;不时为我跑腿干杂活的四位师弟黄拾全、施俊、李明、陈永奕;经常指出我说话毛病的同学刘磊;喜欢突然间蹦跳出来为我喊“加油”的师妹郑蕾、区静、宁燕;还有已经毕业了但仍关心着我们这群师弟妹的师姐王媛媛、昌梅香、曾炜、王丽彩,师兄陈卫强、刘卫宁、祝晓宏、曾建生,以及不时给予我支持与鼓励硕士老同学蒋尊国、侯兴泉、翁泽文、林俐……暨大文字学的圈子虽不大,然而欢声笑语,热闹非常。


第二群是同宿舍里来自其它专业的楼伙伴:时常相伴跑场倾听我胡言乱语的郭慧;同享欢笑互分苦闷的前任舍友黄秀艳、现任舍友袁文丽;左邻右舍善解人意的姑娘王祎、李莉莎、张璐琴、代智敏、余璐、于洋;楼上楼下各位热心肠兄弟胡海义、夏令伟、黎保荣、胡吉星、曾锋、郑辉、陈楚钟、陶锋、罗晋京和不愿透露姓名的“槛上人”。


第三群是硕士阶段来自不同专业的各位朋友,有硕士阶段同宿舍的三位好姐姐:在爱尔兰攻读理学博士的赵晓红、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医学博士的徐慧、提前攻博毕业后在华南农业大学教书的刘小娟,无论身处何地总不忘用书信或电话关心我鼓励我,这是一份很温暖的情意;还有一群大多已离开暨大校园但仍不时嘘寒问暖、不断鼓励我向前的好朋友:唐英、黄冲、谢新香、张振谦、刘力、陈子、方盖宇、张壮乒、杜炎松、申明浩。

第四群是曾在汕大校园里一起走过的朋友,这是一群在我三年学习过程中给我予援手给我以激励的朋友:张璋、林春雨、洪英、余先庆、李祺、郑虹、黄剑亮、陈映、黄建丹、余璐漪、廖银娟、刘苏芬、张运华、陈翔、杨涌彬、卢国松、陈田进、余钟贤、陈思梅、林佳钺、许宏武、黄锋、李见生、李文海。

(惠来渔获)


此外,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广东商学院的贝先明师兄、首都师范大学的王晓君师兄、山东大学的张燕芬同学及上海师范大学的郑伟同学都给与了我很大的帮助。张燕芬不仅陪同我下乡一道进行方言调查,还为我找寻当地资料;贝先明师兄细心指导我学习实验语音学;王晓君师兄和郑伟也多番为我搜集相关参考材料。

写在后面:



   友谊的种子就这么一颗颗埋下,日久天长,就会生根就会发芽。用心祝福着各位有梦想、有斗志的年轻朋友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往期热文链接:

行走田野杂记 | 《湖南赣语语音研究》后记(李冬香)

行走田野杂记 | 《广州话语法变异研究》后记

行走田野杂记 | 《粤语西翼考察》后记



公众号语言资源快讯”是语言资源的信息平台

也是沟通相关学术信息的一个平台

亦是提升语言沟通表达的实用平台

狠狠滴关注它吧



图文编辑:张钟晶

责任总编:甘于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